打出好成績的秘訣無他,唯有全神貫注打好每一球而已。或許已是老生常談,但是再真確不過。全神貫注並不必然意味著更用力揮桿,而是每個部位的動作都果斷俐落,絕不拖泥帶水。任何一個部位的動作猶豫不決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離譜的右曲球或左曲球。
我之前習慣上半身留在後方,然後用力揮動雙手擊球。我必須準確拿捏時間點方能紮實擊球,於是乎我的鐵桿擊球績效欠穩定。為了改善鐵桿擊球績效,我拜在布區.哈蒙(Butch Harmon)門下。布區協助我清除一些壞習慣,並且輔導我學習「全身性釋放」,這點我稍後再談。我花了一段時間才適應新的揮桿動作,但是隨即在2014年拼出職業生涯表現最好的一個球季。由於擊球品質提升,我的長鐵桿彈道拉高,短鐵桿則略微降低,抓鳥機率因而大增。
這些揮桿矯正完全是針對我個人的情況,但是我認為所涉及的基本功其實也適用每一位球友。布區為每一個矯正搭配了一個揮桿要領,可用慢動作練習之。下面就是對我幫助最大的三個揮桿要領。專心練習成效立現,你會發現鐵桿擊球更常命中旗竿。
起桿:趾部轉向天空
►過去我在起桿的時候,桿面指向球的時間過長,導致肩膀在緊張中提早轉動,球桿則緩慢向後拖,桿面因而關閉。矯正這種情況的慢動作練習要領是:球桿趾部率先移動。
趾部朝上轉動開啟揮桿,等於從一開始就使得曲腕動作和肩膀轉動同步進行。另一個有相同效果的要領就是小臂先行轉動:小臂轉動直到趾部指向天空(插圖)。這只是個人喜好問題,兩個要領都可以有效營造出流暢的起桿動作。
下面是一個最重要的練習:我在球桿抵達平行地面的位置時停止起桿動作。此時我會檢查桿身是否完全落在腳尖線上(上圖)。這也就是說,從我的位置望下去,球桿的握把末端落在右鞋尖上,並且指向目標。這意味著我在「正確平面」上揮桿。這個練習大幅提升我的揮桿信心,所以每次正式揮桿之前,我都會最這個動作。我先以平穩的節奏練習這個動作,然後回復擊球準備位置,正式揮桿。
布區教我的另一個要領:擊球準備時保持下顎遠離頸部。採取挺直的站姿,下顎驕傲地抬起,騰出空間讓肩膀前後轉動。
上桿:保持同部
►我過去和許多業餘球友有著相同的壞習慣:肩膀完成轉動之後,雙臂仍持續向後揮動。結果雙臂和上半身脫節,球桿越過水平線,衍生一大堆問題。握把有可能在我手中滑移,下桿時也得想辦法重新整合雙臂揮動和胸部轉動。如果兩者脫節,你就必須用雙手動作拯救擊球。
所以務必保持各部位同步上桿,我的慢動作練習要領是:想像自己握住一把雨傘進行上桿。然後在桿身筆直朝上時停止上桿,就像撐傘一樣(上圖)。雖然球桿實際移動距離更遠,但是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像我這樣的過度揮桿者營造出球桿平行地面的經典上桿頂點位置(插圖)。
一開始雨傘的想像效果不佳,布區便教我想像自己是史提夫.史崔克(Steve Stricker)。史崔克或許是手腕最安靜的職業選手。對手腕過動的球員而言,史崔克簡單的純手臂動作是最好的矯正方法。
擊球:同心協力
►我之前習慣上半身留在右側,然後用力揮動雙手遠離身體擊球。我的短鐵桿擊球彈道高,準確度欠佳,情況糟的時候更是四處亂飛。
我前面提到希望能夠做到全身性釋放,這意味著我的雙手和雙腕在擊球時必須保持被動。我的胸部覆蓋小白球,感覺雙臂、軀幹、臀部和雙腿同步運作釋放(插圖)。這個要領的心理意義大於生理意義。讓身體各部位同步運作並非難事,但是在危機四伏的球場上保持專注卻是知易行難。不過你應該信任你的揮桿,你越是企圖干預擊球,越容易犯下大錯。
至於我的慢動作練習要領則是:擊球後保持桿頭、雙手和胸部成一直線。我經常會停下來檢查我的姿勢是否正確(上圖)。如果我看見桿頭在雙手左側,就表示我已彎曲雙腕揮動雙手擊球。上面這三個要領幫助我練就一套可靠的揮桿。
► 加高爾夫文摘LINE@為好友,免費收到最新揮桿秘訣與優惠好康:http://goo.gl/T8HjCm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請分享本文,讓朋友們與您同享新知!